夯实两大载体 让民族团结意识入脑入心
学校坚守“育人为本”理念,聚焦课堂阵地,将民族团结意识融入教育各环节。学校利用《中华民族大团结》教材,将民族教育课与道德与法治、语文、历史、美术、体育等学科进行融合教学。课上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,注重将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,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剪纸及花棍舞引进美育课堂。这些举措成功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教学,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、历史观、民族观、文化观、宗教观。
百年大计教育为本,教育大计德育先行。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,统一思想,加快学校发展步伐。教学中,学校组织开展“五个一”校园主题活动,即:以“致我心中的民族英雄”为主题,开展一次国旗下的演讲;以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为主题,举办一次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趣味运动会;以“我们的节日”为主题,开展一次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社会实践小视频拍摄交流活动;以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为主题,聘请非遗大师进校园,开展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互动体验活动;以“建设伟大祖国,建设美丽家乡”为主题组织一次征文活动。通过多种载体引导师生了解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先进事迹,培养学生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的意识和能力。
落实各项保障 让民族团结工作落地落实
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,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,以强化领导力和执行力,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明确工作任务,创新活动形式,有重点、分层次、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。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民族团结工作制度和计划,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,从而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全面发展。
为更好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,学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室、图书室、计算机室、音乐教室、舞蹈教室、剪纸体验馆及书法教室等校园民族文化教育核心场所。目前,学校正在筹备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,体验馆着重展现民族特色与地方风情,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如舞蹈、音乐等元素巧妙地融入设计之中。利用现代化的AI等多媒体设备,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刻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有力地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学校还把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中,曾多次组织教师前往河北民族师范大学学习,学习内容涵盖民族历史、文化、教育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。学校曾应邀出席辽吉黑冀满非遗文化传承交流大会。通过多方探索学习,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,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更加深入。
推进各种活动 让民族团结“行”“形”兼具
近年来,学校通过推进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,用文化浸润心田,激发师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,厚植家国情怀。
在大课间和社团活动中,推进民族剪纸和花棍舞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。通过举办展览和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,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。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,又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。学校的民族剪纸体验管现已被评为“四平市优秀剪纸手工坊”和“四平市民族剪纸传承基地”,学校创建的花棍舞传播展示基地已被评为省级传承基地。同时,学生们多次配合八音赫赫老师完成《中华民族一家亲》等节目的录制,真正承担起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。
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、家访以及开展“小手拉大手”活动,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千家万户,增强了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,扩大了民族教育的辐射范围和广度。学校积极通过参与协办民族教育风采展示之民族学校联谊活动,与兄弟学校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,传承民族文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,共同促进民族特色教育发展,实现资源共享,共绘新的教育蓝图。学校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农历十月十三满族颁金节汇演,学生们表演的《祈福》《站在草原望北京》等舞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
学校以“党建引领,共同参与”为引领,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走进社区,以民族共建为目标,积极探索城市社区民族互融新机制,让一个党群服务中心带领多个志愿服务队伍服务各族居民,居民共享发展成果、共建美好家园。学校党员干部及县直各机关单位成员、辖区网格长、楼栋长、单元长、党员志愿者、居民等各族人民通过宣传栏、条幅、民族活动等形式,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,构建了民族政策宣传阵地。
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学校派出宋文斌、杨晓艳等教师赴西藏、新疆支教,几年的援藏援疆工作,他们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,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贡献了青春与汗水。宋文斌每学期听课33节,2个教学班作业全批全改41次,最多时担任7个班、每周21课时的教学任务,同时为当地学校撰写2册实验教案,为西藏实验教学留下宝贵的经验材料。援藏归来4个月后,宋文斌再次踏上支教新疆吉木乃县高级中学的列车,16个月的援疆之旅,他深受当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喜爱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也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和学习热情,同时他还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书写了50余幅书法作品,宋文斌老师所到之处,播散了民族团结的种子,彰显出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。
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。伊通满族初级中学以一系列创新举措,促进各族师生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、和谐共处,民族团结之花馨香四野。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,不断创新教育方式,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,铸牢民族团结教育基石,努力开创民族教育工作新局面,助力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绚丽绽放。
【政策宣传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。(习近平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2021年8月27日《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)
四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(宗教事务局)主办
吉ICP备11005874号-1 网站标识码 2203000043
地址: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市府路59号 站点地图
邮政编码:136000 电话:0434-32664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