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走进喜嘉喜婚俗文化博物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非常苍劲有力的“四平市喜嘉喜婚俗文化博物馆”毛笔牌匾,这是由市书画家协会主席武亚和的亲笔题字,墙面龙凤呈祥,龙是众兽之君,凤是百鸟之王,龙凤结合寓意琴瑟和鸣、相亲相爱。馆藏的每一幅图片、每一件文物均展示了不同民族的历史风情,绽放着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生活和婚俗文化。“这就是全省首家婚俗婚庆文化主题展馆,用民族婚俗文化传承、婚礼配饰展示、民族婚礼承办、传统婚礼展播等形式,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多元的婚俗文化礼仪,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、宣传民族政策、科普各民族婚俗知识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,以小家和美促大家和谐。”市喜嘉喜婚俗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陈铁明介绍。
喜嘉喜婚俗文化博物馆按照历史渊源共分为沿革史、婚礼源流、秦汉雄风、盛唐气象、康乾盛世等中国古代、近代名人婚姻多个民族婚俗文化元素板块,由汉族、满族、朝鲜族、蒙古族、56个民族一家亲5个展厅组成,展示各民族婚俗史资料和各种相关文物,藏品以汉、满、蒙、朝鲜等民族婚礼服饰、家具饰品、婚庆用品为主,通过沉浸式的婚礼场景还原传统婚礼仪式展播,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多元的婚俗文化与婚俗礼仪,弘扬琴瑟和鸣、相濡以沫的婚姻观、家庭观,以“小家”和美,促“大家”和谐,打造婚俗文化宣传阵地、婚礼文艺展演阵地、婚庆风俗体验阵地和各民族婚俗文化教育阵地,描绘了纷繁多彩的多民族婚俗历史风情画卷,积淀了深厚婚礼文化历史的底蕴,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婚俗文化的足迹,展示出历史婚俗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。
喜嘉喜婚俗文化博物馆,坚持把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作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,其设计打造的“婚俗文化博物馆”民族特色馆、爱情初心体验馆,将民族工作特色化、形象化和实体化,放大聚集辐射效应,在有形、有感、有效中助力各民族婚俗文化的传承,在空间、文化、经济、社会、心理等方面进行嵌入交融。曾先后在四平婚博园多次举办千人相亲大会、千人满族风情旗袍大赛、婚博文化及相关产业展览会、婚博文化论坛等各类婚俗婚庆活动,成为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的婚俗文化创新研究基地,也将成为各族群众了解中华婚俗文化、传统文化、婚礼文化的旅游打卡地。
汉族展厅——红色炕。我国传统的满族婚礼习俗,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、热烈、吉利、兴旺的气氛。 吉祥、祝福、孝敬,成为婚礼上的主旨。
满族展厅——满洲八旗初建时,兵民合一,全民皆兵,凡满洲成员,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。在满足婚礼现场,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,也叫改口茶。新郎、新娘的父母端坐在椅子上,接受新郎、新娘敬茶,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。敬茶后,父母会送祝福和吉祥的祝福,意味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,现代婚礼流程上依然保持这一流程。
朝鲜族展厅——朝鲜族婚礼场地,朝鲜族的婚礼,既隆重又热闹,席上摆满了糕饼、糖果和鸡、鸭、鱼等各种肉类,非常丰盛。
蒙古族展厅——蒙古族鄂尔多斯特色传统婚礼,有哈达定亲、配弓娶亲、拦门迎婚、献羊祝酒、求名问庚、卸羊脖子、抢帽子、圣火洗礼等习俗礼仪和程序。
56个民族一家亲展厅——56个民族56种习俗、56种语言、56种文化,在这里有56个民族服饰,免费提供试穿拍照,以此增加人们对56个民族的了解和认知。生活在四平市的各族群众,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。
“头一次体验到北方满族习俗的婚礼,看到新郎、新娘如何坐花轿、跨火盆、拜堂,如何互赠信物,如何欢庆洞房。每一项仪式,都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,更承载着人们对婚姻的美好祝福与期待。”众多参观者们赞不绝口。
“参观婚博馆聆听讲解,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,置身于超越时空的婚礼殿堂,亲身感受到了古代婚礼的盛况场景。馆内陈列着瓷器、陶器、木器、纸质等各类藏品和珍贵的文物,也再现了中国传统婚俗的精彩细节和精华缩影,折射出时代变迁中人们文化生活的演变。”参观者王女士说。
市喜嘉喜婚俗文化博物馆馆长刘景春表示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就要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,56个民族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,历史证明,只有中国共产党,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。四平婚博园通过少数民族特色婚博馆项目,带动全市特色民俗旅游业发展,以特色满族婚礼打造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,推动新时代四平市民族工作和地方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。
【政策宣传】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,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,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,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,实现共同发展、共同富裕。(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“十二个必须”之七)
四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(宗教事务局)主办
吉ICP备11005874号-1 网站标识码 2203000043
地址: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市府路59号 站点地图
邮政编码:136000 电话:0434-3266485